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百科

結腸黑變病(melanosiscoli,MC)是以結腸黏膜黑色素沉著為特征的非炎癥性腸病,其本質是結腸黏膜固有層內巨噬細胞含有大量脂褐素,以往國外報道較多,國內報道較少,近年結腸黑變病在我國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結腸的正常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呈棕色,褐色,黑色條紋狀或虎皮狀局限性或彌漫性分佈,合並有息肉者呈粉紅色或白色,黏膜下血管網不清楚,光鏡下結腸黏膜上皮細胞大致正常,黏膜下層增厚水腫,固有層內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分佈的巨噬細胞,形態不規則,胞質內充滿色素顆粒,細胞核被遮蓋(圖1),有時巨噬細胞外也可見到色素顆粒,嚴重的結腸黑變病的患者,在黏膜下或腸系膜淋巴結中也可看到含色素顆粒的巨噬細胞及色素顆粒,這時黑色素染色(Fontana銀染色)陽性,鐵染色陰性,電鏡觀察下黏膜固有層內可見巨噬細胞的數量和體積明顯增加,其胞質及周圍的結締組織中有大量脂褐素沉著,在腸壁神經叢的無髓神經纖維附近也可見到含有脂褐素顆粒的巨噬細胞,同時見到成纖維細胞的吞噬現象.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結腸黑變病無種族遺傳性,常見於老年人,至今確切病因尚不清楚,早在1928年Banle提出瞭MC與蒽醌類瀉藥(73%)的關系,長期口服瀉藥被多數學者公認是引起MC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蒽醌類藥物(美鼠李皮,番瀉葉,大黃蘇打等)為主,口服以牛黃解毒片,麻仁潤腸丸,蘆薈,果導等提取物制成的瀉藥和二苯甲烷類瀉藥(如比沙可啶),亦可引起MC,並且服藥的時間和方法也影響著MC的發生,有報告服用瀉藥者出現結腸黑變病的最短時間國外為4個月,國內為1個月,小於4個月者為23.0%,另一組材料顯示,間斷服藥小於1年的患者,結腸黑變病的發生率為9.52%;間斷服藥超過1年者為11.25%,連續服藥小於1年,MC的發生率為77.78%;連續服藥超過1年者,發病率高達81.06%,然而,並非所有的MC都與瀉藥有關,有約1/4病人長期服用蒽醌類瀉藥無黑變,而另有l/4的黑變患者無長期用藥史,有患者隨著便秘的減輕,MC減輕或消失,認為便秘可能是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即脂肪及蛋白質攝入增加,纖維素攝入減少,便秘,直腸前突,肛直腸反射失調等排便困難患者的增多,結腸黑變病患者明顯增加,潰瘍性結腸炎也可能是導致MC的另一個因素,其中有患者未用過瀉藥而內鏡卻同時發現潰瘍性結腸炎和黑變病,還有慢性腹瀉的部分患者同時發生MC,推斷慢性腹瀉也是MC的病因之一,有人報道因腹部槍傷後,輸尿管與結腸吻合者,吻合口以下也發生黑變,此外有人認為年老體弱,胃腸運動功能減退,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也可能與MC有關,還有人提出年齡亦影響MC的發生,其中>60歲的發病率顯著高於其他年齡組(P<0.01),發病率甚至高達88%,至於MC與結直腸癌和腺瘤,息肉的關系各傢文獻報道並不一致,國內外報道結腸癌伴發率分別為5.4%和5.9%,結腸息肉伴發率分別為55%和19.2%,Siegers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有MC則患結直腸癌危險性增大,Tanaka等應用1-羥基蒽醌成功地建立瞭大腸腫瘤的動物模型,國內的一組資料提示MC患者中結腸息肉的發病率為36%,一份對14篇回顧性研究的總結指出,服用蒽醌類及其他瀉藥與結直腸癌之間的關系有統計學意義,但Nusko等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卻顯示服用蒽醌類瀉劑,結腸黑變病不會增加結腸腺瘤和結腸癌發生的危險性,由於結腸息肉是明確的癌前病變,雖然目前對於結腸腫瘤與MC是伴發還是因果關系還不能確定,但警惕患MC後有可能發生結腸癌是必要的,總之,MC是一種與長期便秘及服用瀉藥有關的色素沉著性疾病,其色素來源尚不清楚,結腸黑變病現象是便秘本身所致,還是長期服用刺激性瀉藥的作用所為,或兩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及與結腸癌,結腸(絨毛狀)腺瘤和潰瘍性結腸炎的明確關系尚待進一步前瞻性研究.

(二)發病機制

瀉藥中所含的各種色素是致病的根本原因,Isek報道1例口服7年竹葉提取物的患者發生瞭MC,也證明瞭這一點.

各種瀉藥進入大腸後,可致短暫的,劑量相關的結腸黏膜上皮細胞的凋亡,產生的凋亡小體被單核巨噬細胞所吞噬,並通過基底膜小孔移行至黏膜的固有層,在巨噬細胞的溶酶體內,凋亡小體轉化為典型的脂褐素或其他色素,隨著瀉藥的長期應用,這些含有色素的巨噬細胞不斷聚集,最終發展為典型的MC改變,由於巨噬細胞內的脂褐素顆粒大量堆積,嚴重者導致細胞崩解,脂褐素顆粒逐漸擴散到周圍結締組織間質中,電鏡檢查可以發現這一現象,這是目前被大多數學者認可的MC的發病機制,組織化學研究表明,MC色素含有糖脂和糖蛋白成分,支持來源於凋亡上皮細胞或其代謝產物,而非瀉劑本身,且凋亡上皮細胞數量與MC程度呈正相關,當然,還有人提出凋亡未必是MC發生的主要機制.

在結腸的正常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呈棕色,褐色,黑色條紋狀或虎皮狀局限性或彌漫性分佈,合並有息肉者呈粉紅色或白色,黏膜下血管網不清楚,光鏡下結腸黏膜上皮細胞大致正常,黏膜下層增厚水腫,固有層內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分佈的巨噬細胞,形態不規則,胞質內充滿色素顆粒,細胞核被遮蓋(圖1),有時巨噬細胞外也可見到色素顆粒,嚴重的結腸黑變病的患者,在黏膜下或腸系膜淋巴結中也可看到含色素顆粒的巨噬細胞及色素顆粒,這時黑色素染色(Fontana銀染色)陽性,鐵染色陰性,電鏡觀察下黏膜固有層內可見巨噬細胞的數量和體積明顯增加,其胞質及周圍的結締組織中有大量脂褐素沉著,在腸壁神經叢的無髓神經纖維附近也可見到含有脂褐素顆粒的巨噬細胞,同時見到成纖維細胞的吞噬現象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症状

結,直腸黑變病無特異性癥狀和體征,主要有腹脹,便秘及排便困難,少數患者有下腹部隱痛及食欲欠佳等,可能與黑變病侵犯結腸神經叢,使黏膜內神經叢產生退行性改變,導致腸功能失調及電解質紊亂有關,少數患者有低血鉀,低血鈉,低血鈣,偶見水腫性結腸狹窄,有人報告本病較多伴發結腸癌,腺瘤和息肉.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检查

血常規檢查正常,少數患者可有低鈉,低鉀,低鈣.

腸鏡檢查:結腸黑變病的內鏡下表現為,結腸黏膜光滑,完整,可見淺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著,呈條紋狀,斑片狀,虎皮狀改變,可網絡狀間斷或連續分佈,腸腔明顯變暗(圖2),可伴有白色或粉紅色息肉隆起,個別病例黏膜無明顯著色,而於乙狀結腸的息肉活檢意外證實為MC,根據腸黏膜色素沉著的程度,MC分為Ⅲ度:Ⅰ度,呈淺黑色,類似豹皮,黏膜血管紋理隱約可見,病變多較局限,與周圍正常黏膜分界不很清楚,Ⅱ度,暗黑褐色,在暗黑褐色黏膜間有線條狀的乳白色黏膜,多見於左半結腸或某一段結腸黏膜上,黏膜血管不清楚,與正常黏膜有明顯分界,Ⅲ度,深黑褐色,在深黑褐色黏膜間有細小乳白色線條狀或斑點狀黏膜,黏膜下血管看不見,此種表現多見於全結腸型,從病變發生的部位來看,如病變局限則多見於近段結腸,嚴重時可累及全結腸,國內261例MC的統計中,左半結腸約占32.84%,右半結腸占11.94%,橫結腸占26.87%,而全結腸受累占28.36%,於肝曲,脾曲,降乙交界處及吻合口上方更明顯.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预防

1、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

平時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排便時應集中註意力,不要看報或做其他的事情.

2、多攝取膳食纖維

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有麥麩或糙米、蔬菜如芹菜、韭菜等,增加飲水量以加強對結腸的刺激.

3、要增加運動量

因此早上起來可以散步、慢跑、做體操,如果實在沒有時間,可在辦公室裡多做半蹲動作,也可以鍛煉腹肌張力,彌補運動不足.

4、良好地精神狀態

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偶爾的一次便秘不要有心理負擔.

5、正確的治療

臨床上治療便秘最安全有效的藥物是舒泰清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對於較頑固的便秘,應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檢查分析引起便秘的原因,根據便秘的輕重和類型,采用綜合治療.

6、清腸要有道

清腸,是要求在不對機體產生傷害(如腹痛、依賴性、結腸黑變病等)的前提下進行全腸道清潔,清腸方法有食物清腸、舒泰清物理清腸、鹽水清腸等.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治疗

(一)治療

對MC目前尚無特效的藥物治療.多數學者認為,MC是一種良性可逆性的非炎癥性腸道黏膜病變,隨著便秘癥狀的改善和瀉藥的停用,大量脂褐素經溶酶體消化、分解,MC的色素沉著可減輕甚至消失.因此,建議多食蔬菜、水果及纖維豐富的飲食,以及多喝水、多鍛煉,以減少便秘或排便困難,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停用或不用含有色素的瀉藥而改用油性的緩瀉劑,必要時使用胃腸動力藥和微生態制劑等藥物治療緩解便秘,可減少MC的發病及逆轉已經產生的病變.對直腸前突、直腸內套疊等一些可能引起黑變病的原因應給予治療,如行直腸前突修補、內套固定術等.對於已經確診為MC的患者,要定期隨訪腸鏡,及時發現伴發的結腸息肉、腺瘤及結腸癌,早期內鏡下進行高頻電切或手術根除治療.但對無服用瀉藥史而有本病者,治療方法尚待進一步探討.

(二)預後

多數學者認為結腸黑變病是一種良性可逆性損害,可與結腸癌並存,定期隨訪腸鏡是十分必要的.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饮食

結腸癌的飲食首先要禁忌辛辣食物,辣椒、胡椒等食物對肛門有刺激作用,一定不能吃.由於結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水分和貯存食物的殘渣,形成糞便,結腸粘膜的腺體能分泌濃稠的粘液,粘液呈堿性,可中和糞便的發酵產物當結腸患有癌腫時,生理功能受到瞭破壞,排便功能以及全身情況都受到瞭影響,如腹瀉、排便困難、全身消瘦等癥狀.如果飲食中仍不註意,吃些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促癌食品,便會加重結腸癌的進展,使全身衰竭.患結腸癌時,一定要註意飲食.

結腸癌的飲食吃高脂肪膳食會促進腸道腫瘤的發生,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雖能降低血脂、但有促癌發生的作用,膽固醇本身並不致癌,但與膽石酸同時反應,有促癌作用,說明膽石酸是促癌因素.結腸腫癌的病人,不要吃過多脂肪,脂肪總量占總熱能30%以下,動、植物油比例要適當.

結腸癌的飲食應註意多吃些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蘿卜等綠葉蔬菜,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可刺激腸蠕動,增加排便次,從糞便當中帶走致癌及有毒物質.結腸癌的飲食,如果結腸癌向腸腔凸起,腸腔變窄時,就要控制膳食纖維的攝入,因為攝入過多的膳食纖維會造成腸梗阻.此時應給予易消化、細軟的半流食品,如小米粥、濃藕粉湯,米湯、粥、玉米面粥、蛋羹、豆腐腦等,這些食品能夠減少對腸道的刺激,較順利的通過腸腔、防止腸梗阻的發生.

結腸黑變病 K63.806 結腸黑色素沉著病并发症

與腫瘤的關系:有結腸黑變病的患者大腸癌發病率較高,Morgenstern統計511例大腸癌切除標本,5.9%伴有黑變病,趙冬立等報道38例MC中,伴結腸癌2例,伴結腸腺瘤性息肉3例,有1例直腸息肉和2例結腸癌術後發現MC,結腸黑變病患者易患癌和息肉的原因可能與瀉藥和MC的色素沉著損害腸黏膜有關,有些研究已表明,天然的或合成的瀉藥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潛在的基因毒素和致癌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口臭 R19.601 假性尖銳濕疣 假性濕疣 嬰幼兒外陰炎 放射病 T66.X51 膈下膿腫 K65.004 便秘 大便秘結 大便難 秘結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