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百科

粘液表皮樣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也稱粘液表皮樣腫瘤(mucoepidermoidtumor),在涎腺腫瘤中占5%~10%.Stewart等根據其臨床特點和組織學特征將其稱為粘液表皮樣腫瘤,並又分為良性及惡性兩類.WHO也曾采用粘液表皮樣瘤的名稱,但以後許多學者認為這種命名分類並不恰當,認為此腫瘤全部為惡性,應稱為粘液表皮樣癌,並根據癌細胞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生物學行為,將其分為低度惡性和高度惡性粘液表皮樣癌.WHO1990年修訂的涎腺腫瘤的命名及分類已采用這種分類方法.雖然“粘液表皮樣"一詞並不完全合適,但基本上反映瞭腫瘤的主要成分為粘液樣細胞和表皮樣細胞.粘液表皮樣癌來源於腺管的上皮細胞.[1]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病因

一、病因腫瘤的主要成分為粘液樣細胞和表皮樣細胞.粘液表皮樣癌來源於腺管的上皮細胞.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症状

粘液表皮樣癌發生在腮腺者最多,約占70%以上,小涎腺者常見於腭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後區,頰部,上唇,下唇等部位則少有發生,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30~50歲多見,女性多於男性,約為1.5∶1,高分化者常呈無痛苦性腫塊,生長緩慢,腫瘤大小不等,邊界可清或不清,質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結節狀.

腮腺腫瘤侵犯面神經時,可出現面癱,手術後可以復發,但頸部淋巴結轉移率低,血到轉移更為少見,與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生長較快,可有疼痛,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粘連,腮腺腫瘤常累及面神經,頸淋巴結轉移率高,且可出現血到轉移,術後易於復發,因此,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術低度惡性腫瘤,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屬高度惡性腫瘤,前者較常見,後者少見.

粘液表皮樣癌的臨床表現與臨床的分化程度關系密切,高分化型,占多數,一般為無痛性腫塊,生長較慢,病程較長,腫瘤體積大小不一,邊界清楚,質偏硬,活動,表面光滑或呈結節狀,可為囊性,亦可為實性,發生於腭部或磨牙後區者,可見腫塊在粘膜下呈淡藍色或暗紫色,粘膜光滑,質地軟,穿刺可抽出少量血性紫黑色液體.

低分化型腫瘤生長較快,常伴疼痛,邊界不清楚,呈彌散性,與周圍組織有粘連,可破潰而繼發感染,形成經久不愈的潰爛面,並有淡黃色粘稠分泌物,有時可形成涎瘺,發生於腮腺者,累及面神經時可發生面神經癱瘓癥狀及面肌抽搐癥狀,發生於腭部者,可能破壞硬腭.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检查

一、檢查一般需經術冰凍切片檢查後方能確診.發生在腮腺者,腮腺造影可見侵蝕性破壞,導管缺損或中斷,遠端導管出現部分或完全不充盈,管壁不光滑,也可能出現分支導管破壞,碘油外漏等惡性腫瘤表現.CT檢查可見邊界不清楚的腫塊,腮腺腺體破壞或被擠壓移位.

一、大體形態粘液表皮樣癌高分化者與混合瘤相似,呈圓形,腫瘤較小,直徑多為2~3cm,少數超過5cm.有的有被膜,但多數不完整,甚至完全無被膜.剖面呈灰白色或淺粉色,偶見分葉,可有多少不等的小囊,內含粘液.低分化者完全缺乏包膜,界限不清,侵犯鄰近組織.切面呈灰白色,不分葉,質地均勻,可有散在的小囊及半透明的小灶.

二、鏡檢粘液表皮樣癌由粘液樣細胞、表皮樣細胞和中間細胞組成.粘液樣細胞分化成熟時呈杯狀或柱狀,胞漿透明,核在基底部;分化不成熟時,似腺癌細胞,胞漿內含粘液,胭脂紅染色陽性.表皮樣細胞類似口腔粘膜的復層鱗狀上皮,可見細胞間橋,偶見角化.中間細胞呈立方形,體積較小,大小一致,胞漿少,類似上皮的基底細胞.中間細胞可向粘液樣細胞和表皮樣細胞演變.高分化者,粘液樣細胞和表皮樣細胞較多,中間細胞較少,瘤細胞可形成不規則的片狀,但常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襯裡常見粘液細胞.粘液樣細胞可覆蓋於表皮樣細胞上,也可夾雜在表皮樣細胞之間.較大的囊腔可有乳頭突入,腔內有紅染的粘液.低分化者,主要為表皮樣細胞和中間細胞,而粘液樣細胞較少,瘤細胞間變明顯,可見核分裂,實質性上皮團塊多,囊腔少,並可見腫瘤向周圍組織侵犯.

三、生物學特點粘液表皮樣癌常呈浸潤性生長,復發率較高,可發生淋巴結轉移,轉移到骨、腦、肺者較少,但高分化者可有完整包膜,完整切除後復發較少.

二、鑒別發生於腮腺者,要與腮腺瘤、腮腺炎、腮腺癌癥相鑒別.

腮腺癌parotidtumor占唾液腺癌中80%,而其中有75%是良性,而頷下腺腫瘤一半以上是惡性,分別靠臨床檢查影像(ct、mri、pet)等.惡性癥狀發生較迅速,硬塊出現疼痛、壓痛、神經壓迫癥狀、硬、固定等,癌可局部擴散,甚至遠端轉移,治療方法為手術,加用放射療法,依惡性類型或發生情況而決定,有時還得采用化學療法,約70%可得好效果,(高度惡化30%,低度惡化80%).10-15年後可能再發.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预防

一、預防二、護理粘液表皮樣癌預後良好.Bhaskar報告144例,復發者占12.5%,5年生存率為88.5%.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與預後密切相關.Kosenfeld報告高分化型的5年、10年生存率均為100%,而低分化型的5年、10年生存率則分別為39%和11%.Spiro等報告367例,其中高分化型5年、10年及15年生存率分別為92%、90%及82%;低分化型則分別為49%、42%及33%.原發於腮腺及小涎腺者較發生於頜下腺者為好.林國礎等報告189例,局部復發率為13.57%,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別為91.66%、89.87%、66.61%.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治疗

一、西醫粘液表皮樣癌原發灶的處理主要是區域性根治性切除.為防止復發,手術應在距腫瘤1cm以外的正常組織內進行腫瘤切除.腮腺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首次手術治療者,不管病期如何,一般采用保留面神經的腮腺全切除術;低分化型浸潤面神經的機會較多,如面神經受累,應行犧牲面神經的腮腺全切術,如果及的面神經長度較大,可以在切除一段神經後做神經移植.發生在頜下腺的粘液表皮樣癌,應行頜下三角清掃術.發生在腭部者,應做部分上頜骨切除術.如腫瘤已侵犯周圍組織,應做擴大切除術.

粘液表皮樣癌的區域淋巴結轉移率較低,除低分化型可考慮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高分化者一般不做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Perzik等強調,隻有在切除原發腫瘤時確定頸淋巴結有轉移者,才做頸淋巴結清掃術.

粘液表皮樣癌對放射治療不敏感,但對低分化型術後可配合使用放射治療,有可能提高療效或減少復發.

二、中醫1、偏方:

1)板蘭根120g,銀花9g,連翹9g,皂刺9g.每日1劑,煎2次分眼.療效:按本方f臺療多例,療效顯著,1例服藥2.5個月治愈.②蟾酥軟膏:蟾酥10g,溶於30ml清洗液中,加磺胺軟膏40g,配成20%蟾酥軟膏外敷,一般用藥3天,癌組織開始脫落,約18天基本愈合.療效:青島白求恩醫院用此方治愈皮膚癌13例.偏方①樟乳散:樟丹30g,乳香10g.研末以小麻油制成糊狀,塗敷患處,每日1次.

2)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黃芪30g,蚤休15g,穿曲甲10g,甘草10g.水煎服,日服2次.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饮食

飲食原則食物包含瞭很多成分,有些成分可預防粘液表皮樣癌,如抗氧化劑、類胡蘿卜素和異黃酮.減少脂肪和飽和脂肪的吸入,水果和蔬菜也含有極少量的脂肪,飲食中絕大部分脂肪來源於額外添加的油,如人造黃油、沙拉、油湯.肉、牛奶和奶制品亦提供瞭相當數量的脂肪.這都是需要患者適量少食的.

在平時做好以上這些飲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幫助粘液表皮樣癌最優化的營養吸入患者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因此,我們大傢要重視輔助患者保持健康的適量補鈣的飲食習慣,提高患者的體質,增加康復的幾率.

粘液表皮樣癌 M84300 3 粘液表皮樣腫瘤并发症

一、並發病癥發生於腮腺者,累及面神經時可發生面神經癱瘓癥狀及面肌抽搐癥狀.發生於腭部者,可能破壞硬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擴張型心肌病 硬脊膜下膿腫 兒童尖銳濕疣 兒童生殖器疣 兒童性病疣 潰瘍性皮膚結核 結核性潰瘍 tuberculosis cutis verrucosa 骨巨細胞瘤 GCT 產後出血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