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百科

克羅恩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癥性疾病,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好發於末端回腸和右半結腸.本病和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兩者統稱為炎癥性腸病(IBD).本病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腸梗阻,伴有發熱、營養障礙等腸外表現.病程多遷延,反復發作,不易根治.本病又稱局限性腸炎、局限性回腸炎、節段性腸炎和肉芽腫性腸炎.本病尚無根本的治愈方法,許多病人出現並發癥,需手術治療,而術後復發率很高.本病的復發率與病變范圍、病癥侵襲的強弱、病程的延長、年齡的增長等因素有關,死亡率也隨之增高.

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病因

遺傳易感性(30%):

(1)遺傳因素:大量資料表明,Crohn病與遺傳因素有關,研究發現單卵發育的孿生子之間患Crohn病的一致性比率明顯升高,為67%,而雙合子的孿生子,其一致性比率僅為8%,同時發現Crohn病患者與配偶之間表現為不一致性,且與普通人群無差別,以上表明本病有傢族聚集性,另有報道,猶太人與非猶太人相比,猶太人傢族中此病的發病率高,並發現主要是那些阿斯肯納茲(AshKenazi)人種,對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阿斯肯納茲人的調查,其Crohn病的發病率高於那些同一地區居住的非阿斯肯納茲人的居民,可能阿斯肯納茲猶太人代表著人類中具有遺傳易感性的人群,也有報道表明,Crohn病患者多與HLA-DR4型血清抗原有關,遺傳因素究竟如何影響本病的發生尚不清楚,有人認為遺傳基因決定機體的免疫反應,炎癥性腸病患者的遺傳因素決定其對一些腸腔內的抗原物質具有過強的免疫應答反應.

(2)易感性的改變:目前多數學者認為,Crohn病的發生可能與機體對腸道內多種抗原刺激的免疫應答反應異常有關,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rohn病患者固有膜的T細胞激活增強,包括T細胞激活的表面標志表達增加,T細胞細胞活素生成增加,以及細胞毒T細胞功能增加,這種T細胞激活的增加導致瞭效應細胞(如中性白細胞)的聚集,並隨後合成破壞性物質(如蛋白酶和反應性氧代謝產物),由此造成Crohn病腸損傷,T細胞激活的觸發機制尚不清楚,過去曾有人堅信是慢性分枝桿菌感染所致,但無可靠證據,目前認為可能不是單一的,更可能由一些廣為存在的觸發物質所激活,Crohn病的根本缺陷導致瞭T細胞永久處於激活狀態,這種缺陷是目前探索的課題,它可能是外源的抗原,增加的抗原傳遞(腸滲透性增加)以及有遺傳傾向的黏膜免疫障礙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結果.

目前研究表明,關於本病曾被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紊亂性疾病的觀點是不準確的,實際上,尚無可信的證據表明存在有直接與任何自身抗原(這種抗原可引起Crohn病中所觀察到的炎癥過程)相關的免疫應答.

感染因素(30%):

早年因Crohn病的病理表現與非鈣化的結核病變相似,曾懷疑本病由結核桿菌引起,但用各種方法均未能分離出此病菌,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從Crohn病切除的腸段和腸系膜淋巴結中培養出Kansasii分枝桿菌或與結核桿菌類似的分枝桿菌的報道,研究發現,這些分枝桿菌接種於小鼠腹腔中可在其肝,脾中發生肉芽腫並出現抗酸桿菌,再把這些抗酸桿菌給乳羊口服,數月後羊的回腸末端可發生非幹酪性肉芽腫,從而認為分枝桿菌可能是Crohn病的病因,但有作者觀察到這些分枝桿菌在一些非炎癥性腸病或正常人的腸組織中也存在,且曾有報道糞鏈球菌可引起兔腸壁的局部肉芽腫,所以還不能肯定這些分枝桿菌是本病的確切致病因素.

環境因素(20%):

城區居民較農村人群的發病率高,這種差異在鄉村保健水平很高的瑞典也存在,這可能與社會,經濟地位有關.

一些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藥使炎癥性腸病的發病危險增加,但另一些研究未能證實.

大量研究證明吸煙者患Crohn病的危險增加,而且吸煙可以增加Crohn病復發的可能性,其機制尚不清楚.

一些潛在的環境因素可激發Crohn病的發生,食用精制糖增加已被確認是一不利因素,一個普通的產期也可作為一種刺激因素而使一些孕婦於產後發生Crohn病.

發病機制

1.病變的分佈:本病從口至肛門的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受累,病變呈跳躍式或節段性分佈,小腸和結腸同時受累最為常見,占40%~60%;限於小腸,主要是末端回腸發病的占30%~40%;單獨發生在肛門或直腸的病變少見,約占3%,多與小腸和結腸病變合並存在;結腸單獨發病者較少,占5%~20%,胃或十二指腸,食管,口部病變總共約占10%以下.

2.大體病理:早期病變呈口瘡樣小潰瘍,大小不等,最小者如針尖,伴有出血;較大者邊界清楚淺表,底為白色,手術切除時如遺漏小的病變,可從該處復發,典型潰瘍呈縱行或匐行性,不連續,大小不等.

鵝卵石樣改變約在1/4病例中存在.

腸壁增厚,腸腔狹窄較多見,手術病例中95%左右存在狹窄.

有些Crohn病可見多發炎癥性息肉.

3.顯微鏡所見:顯微鏡下病變見於腸黏膜層,黏膜下層和漿膜層,主要是黏膜下層,常見淋巴細胞聚集,可有生發中心,淋巴細胞聚集的部位與血管和擴張的淋巴管有密切關系,漿膜層的淋巴細胞聚集可形成玫瑰花環樣,也可見到漿細胞,多核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黏膜層可見到陷窩膿腫,非幹酪性肉芽腫為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上皮樣細胞和巨細胞組成,中心無幹酪性壞死,並不常見,僅見於50%左右的病例,需要註意的是肉芽腫也可在耶爾森菌屬感染或衣原體感染時發現,有經驗的病理學傢可通過組織切片加以鑒別,5%病例中可見玻璃樣變和甲介狀的包涵體,與結節病和結核病所見相同,肉芽腫常常很不典型,有由淋巴細胞形成的明顯邊界,可見於腸壁的全層,但以黏膜下層和漿膜層最易出現,除腸壁外,局部淋巴結中也可發現肉芽腫.

腸壁的裂隙潰瘍深達固有肌層,跨壁性的穿透是形成內瘺管和皮膚瘺管以及膿腫的基礎,肉眼下裂隙呈線狀,可有分支,周圍為水腫和島狀黏膜,橫斷面上,裂隙分支表現為壁內膿腫.

由於水腫和淋巴管擴張及膠原纖維數量增加,黏膜下層增寬,腸壁增厚.

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症状

Crohn病起病隱襲,早期常無癥狀,或癥狀輕微,易被忽略,從有癥狀到確診,一般平均1~3年,病程常為慢性,反復發作性,多見於青年,女略多於男.

1.常見癥狀

(1)全身表現:體重下降,日漸消瘦為最常見癥狀,約1/3病人有低熱或中等發熱,不伴發冷,此時常為活動性病變或有並發癥出現.

(2)腹痛:為最多見的癥狀,間歇性發作,輕者僅有腸鳴和腹部不適,重者可為嚴重的絞痛,進食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常易引起腹痛發作,結腸病變常出現腹瀉和腹痛,腹痛可在排便或排氣後得到緩解,病變侵犯回腸末端可出現持續性腹痛,這是由於內臟或腹膜層的神經末梢受到病變刺激引起的,病變侵犯胃和十二指腸時,腹痛與消化性潰瘍相似,並常伴有幽門和十二指腸梗阻,病變侵犯回盲部時,疼痛常發生在臍周,以後局限於右下腹部,有些病例既往無任何明顯癥狀,突然發生腹痛,與急性闌尾炎或腸穿孔相似,成為本病的第1個癥狀,因此常誤診為急性闌尾炎或腸穿孔,開腹時才發現為Crohn病,病變侵犯空腸,可表現為上腹痛,發展為肉芽腫性膿腫和廣泛的腸系膜損害時,常以背痛為主訴而被誤診為骨骼或腎臟病變.

(3)排便改變:大部分病人有腹瀉,多為間歇性發作,大便次數與病變范圍有關,每天2~3次至10餘次,甚至達數十次,為軟便或稀便,多不含膿血或黏液,廣泛彌漫性小腸病變可有水樣便或脂肪便,腹瀉的發作常與進食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有關,情緒激動或緊張也可誘發腹瀉,但與精神性腹瀉不同,夜間可因排便感而覺醒,那些遠端結腸受累的患者可出現便急,裡急後重或是便秘,排便困難等癥狀.

(4)惡心和嘔吐:病變侵犯胃和十二指腸,空腸,回腸,或形成腸管狹窄引起部分腸梗阻時,則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

(5)營養缺乏:腸道的廣泛病變可引起吸收面積減少,菌群失調,以致發生腹瀉,加以厭食,食物攝入量減少,因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營養不良的程度與病變的范圍和部位有密切關系,表現為:貧血,低蛋白血癥,維生素缺乏,電解質紊亂等,由於鈣缺乏,可見骨質疏松,四肢軀幹疼痛,幼年及青春期前的病人可因營養不良而出現生長遲緩,成熟期延遲,手術治療後可好轉.

(6)與婦女妊娠的關系:妊娠可使病情加重或惡化,如在妊娠期發生本病,對胎兒和母親都將造成威脅,易發生死胎,流產,早產,胎兒畸形等.

(7)胃腸道外表現:本病可伴發多發性關節炎,當病變減輕或手術切除後,關節癥狀消失,皮膚可出現蕁麻疹,多形性紅斑,結節性紅斑等,此外,可出現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角膜潰瘍,角膜炎,還可發生脂肪肝,淀粉樣變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

(8)肛門和直腸周圍病變:肛門周圍或直腸周圍膿腫,竇道和瘺管是Crohn病較常見的表現,Crohn等報道,瘺管的發生率為14.2%,也有人報道發生率可達81%,直腸和肛門周圍感染可發展成直腸膿腫,直腸陰道瘺,肛門周圍和臀部可有廣泛潰瘍和肉芽腫性病變,個別病人肛門瘺管是本病的第1個征象.

(9)常見體征:病變侵犯的部位不同,其體征亦各異,在病變的部位可觸及腫塊,局部有壓痛,以右下腹部腫塊較為多見,形狀為臘腸樣,邊界不清,比較固定,有腸梗阻時常有腹脹,可看到腸型和觸及擴張的腸管,肛門周圍可見潰瘍,竇道或瘺管,個別病例有杵狀指,肝掌,結節性紅斑(多發生於脛前),偶有肝脾腫大.

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

克羅恩病检查

實驗室檢查

不同程度的貧血可見於70%的病例,活動性病變時,末梢血白細胞可增高,約半數病例血沉增快,大便潛血陽性,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清蛋白降低.

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口服鋇劑小腸造影可顯示小腸壁深部慢性炎癥表現,如狹窄,瘺管,深的縱行潰瘍以及跳躍式或節段性分佈,有時可見鋇劑進入竇道與鄰接的腸袢相通或進入瘺管深入到腹腔,用小腸氣鋇雙重造影,早期病變的淺小黏膜潰瘍可以顯出,鋇灌腸造影,尤其是氣鋇雙重造影對診斷最有價值,應設法使鋇劑通過回盲瓣進入小腸末端,從而發現腸壁的縱行潰瘍,裂隙狀潰瘍,潰瘍之間為正常黏膜,但由於正常黏膜的黏膜下層炎癥,水腫及纖維化,使正常黏膜隆起,在X線下形成卵石征,回腸末端與盲腸內側可發現小瘺管,後期由於腸腔狹窄,X線下失去正常形態,腸管呈管狀,狹窄區長短不一,1~2cm至10餘厘米不等,單發或多發,呈節段性分佈.

Crohn病需與回盲部結核相鑒別,腸結核常伴有回盲瓣病變,因結核病變使回盲瓣變形,開放,造影劑自由通過,而Crohn病使回盲部形成狹窄,可助鑒別.

2.內鏡檢查:上消化道內鏡可觀察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表現為多發性的口瘡樣潰瘍或縱行的潰瘍,後期黏膜呈顆粒狀,胃竇和十二指腸形成狹窄,可結合活檢進行診斷,但有時遠側有病變,上消化道也可伴有一般的口瘡樣潰瘍,而不是Crohn病改變,需靠活檢來鑒別,兒童較成人Crohn病變在上消化道更為多見.

結腸鏡對結腸和末端回腸的Crohn病變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內鏡可看到黏膜的病變並可確定病變的范圍,可取活組織進行檢查,但瘺管則易被遺漏,鏡下可見散在的,大小不一的口瘡樣潰瘍,周圍發紅,潰瘍之間黏膜正常,隨著病變的進展,口瘡樣潰瘍融合為縱行潰瘍,潰瘍之間由於黏膜下層炎癥,水腫及纖維組織增生可呈現鋪路卵石樣改變,也可形成炎性息肉,腸腔狹窄較常見,病變呈節段性分佈,病變腸段之間的黏膜正常,活檢病理如能發現肉芽腫,中心無幹酪壞死,則對診斷極有幫助,但活檢中能找到肉芽腫者不到50%,有人報道隻有l0%.

3.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CT)及B型超聲檢查有輔助診斷作用,能顯示腸系膜炎癥或膿腫形成,CT優於B型超聲.

4.磁共振成像(MRI):能顯示組織不同層次的平面圖和準確的解剖位置,據報道,可顯示上,下肛提肌間隔,能將肛周瘺管輪廓顯示清楚,臨床使用價值尚待觀察.

克羅恩病预防

預防

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脾腎虛弱,感受外邪,情志內傷,飲食勞倦等因素導致的,現代醫學認為克隆病的發病原因不明確,可能與病毒感染,免疫,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結合中西觀點,可從生活起居,飲食,精神調養,增強體質等幾個方面進行預防.

1.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2.禁食生冷不潔食物;

3.精神調養;

4.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本病為一慢性反復發作的疾病,由於病因不明,尚無根本的治愈方法,許多病人在其病程中都會出現一次以上的並發癥需要手術治療,而手術治療的復發率甚高,有報道可達90%,本病的復發率與病充數范圍和病癥侵襲的強弱等因素有關,所幸死亡率還不高,此外,本病隨病程的延長和年齡的增長,復發率逐漸降低而健康者的比率升高,近年來采用各種治療措施對多數病人是有效的,可幫助患者度過病情活動期的難關.

克羅恩病治疗

(一)治療

1.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鹽):以重氮基與磺胺吡啶結合的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鹽)即柳氮磺胺吡啶(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作為治療Crohn病與潰瘍性結腸炎的主要藥物已有30餘年的歷史.此藥口服後通過細菌的偶氮基還原酶作用導致活化的5-氨基水楊酸鹽與攜帶的磺胺吡啶釋放.這一作用通常是完整的柳氮磺胺吡啶被送至含大量細菌的結腸內進行.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作用機制包括對白三烯B4(一種有效的趨化性組分)合成的抑制、白介素-1產生的抑制以及氧自由基的清除.口服柳氮磺胺吡啶4g/d適用於輕度及中度結腸型及回腸型Crohn病的治療.因在小腸中該藥釋放很少,無疑它對小腸型Crohn病的作用是有限的.該藥的副作用限制瞭它在多數患者中的使用(約25%).常見的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頭痛、皮疹和發燒等.當逐漸加量至1g,4次/d治療量維持1周療程後,一些副作用可緩解.罕見的副作用是貧血、溶血、表皮松解、胰腺炎、肺纖維變性以及精子活動性紊亂.經歷長期柳氮磺胺吡啶治療的患者,應服用葉酸鹽,避免葉酸鹽缺乏.

幾乎所有的柳氮磺胺吡啶的副作用都是因磺胺吡啶所致.從而使人們選用並不斷地開發出另一些含有5-氨基水楊酸的化合物或純5-氨基水楊酸制劑.但當患者直接用5-氨基水楊酸的自然結構時,它就可以在消化道的近端被完全吸收,而不會在消化道遠端起作用.緩釋型5-氨基水楊酸被pH敏感的甲基丙烯酸鹽(Eudragit)包裹,隨著溶液pH值的變化此藥在消化道中釋放的水平也隨之變化.如Rowasa(Eudragit-L100),當pH>5時釋放;Salofalk或Claversal(Eudragit-L),當pH>6時釋放;Asacol(Eudragit-S),當pH>7時釋放.另一種制劑Pentasa是將5-氨基水楊酸包裹在乙基纖維素小顆粒內,隨時間的推移而持續釋放.兩種含有5-氨基水楊酸的新化合物是olsalazine和balsalazine.olsalazine是一種5-氨基水楊酸鹽二聚物,而balsalazine則是一種將5-氨基水楊酸以重氮基鏈連接在不起作用的攜帶物上的化合物.這兩種新的5-氨基水楊酸化合物都是重氮基鏈,所以具有與柳氮磺胺吡啶相似的運轉,同樣需要經細菌的偶氮基還原酶降解,方可釋放出5-氨基水楊酸.目前olsalazine已在美國應用,balsalazine正在美國研制.據報道這些柳氮磺胺吡啶類似物副作用較小,患者易耐受.罕見的副作用有胰腺炎、脫發、心包炎、腎毒性.

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也可適用灌腸劑和栓劑,其灌腸劑可用於末端結腸型Crohn病的治療,栓劑在病變限於直腸及其周圍者適用.

如何選用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的各種制劑,取決於患者體內病變的分佈與這種藥物的釋放特點.參見圖1.

2.皮質類固醇:皮質類固醇是治療中度至重度Crohn病的主要藥物.其作用機制主要是恢復T細胞功能,對趨化性與吞噬性均有修復作用.並可減少胞質分裂.絕大多數中度Crohn病患者,口服40~60mg/d潑尼松,可以使病情相當迅速地緩解.重癥患者應靜脈註射甲潑尼松龍治療,劑量為60~100mg/d.病情緩解後逐漸減量.最後給予最低限度的維持劑量.然而由於皮質類固醇潛在的破壞性副作用,應盡量避免長期使用.這些破壞性副作用包括(並不僅限於)糖尿病、骨質疏松、高血壓、典型的庫欣病、精神病、骨骼無菌性壞死、神經病以及肌瘤.Crohn病患者應盡量加大美沙拉秦(5-氨基水楊酸)的治療量以求減少皮質類固醇的影響.有人提出以下指標為使用激素的指征:

(1)其他藥物效果不佳,但又無手術指征時.

(2)病情嚴重處於危險狀態,但尚無手術適應證時.

(3)有全身並發癥,如關節炎、結節性紅斑、葡萄膜(色素膜)炎等.

(4)多次手術,病情復雜和惡化,已不宜再行手術時.

目前一些國傢研制一種局部活性強而全身作用小的皮質類固醇類藥物.這些藥物在歐洲以灌腸劑應用.正在研制中的口服緩釋劑已有望用於臨床.有報道,口服新型緩釋皮質類固醇在治療活動性Crohn病時與潑尼松功效相同,但毒性小,復發率低.

3.免疫抑制藥:巰嘌呤(6-巰基嘌呤)和硫唑嘌呤在Crohn病治療中具有一定作用.對於那些對皮質類固醇依賴或耐受者,可選用這些藥物治療.一般巰嘌呤(6-MP)用量為50mg/d,見效時間平均3個月.有些患者完全有效治療時間可達6~9個月.對於治療3個月無效者,可增加劑量至1.5mg/(kg·d),直到獲得滿意效果.大約75%服用巰嘌呤(6-MP)的患者可以逐漸減少或顯著減少皮質激素的用量.1/3的瘺管經2年以上的治療可以愈合.由於此類藥物的起效緩慢,以及臨床用於頑固患者,所以有報道主要用於長期治療,時間不少於4~5年,否則復發率非常高.然而這類藥物有明顯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胰腺炎、肝炎和感染.故服藥的第1個月每周對其全血細胞計數進行監測.隨後的兩個月中每2周監測1次.在長期治療中每月監測1次.有報道,3%~5%的患者中發生胰腺炎,多出現於第1個月.5%~10%的患者可發生感染,但重度感染發生率低於2%,有報道服用嘌呤類似物有發生癌癥的危險.已有服用硫唑嘌呤的腎移植患者發生淋巴瘤的報道.但尚無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炎癥性腸病患者服用這類藥物後發生惡性腫瘤的危險有明顯的增加.孕婦盡量避免使用這類藥物.

另一些用於Crohn病治療的免疫抑制藥,如環胞菌素,甲氨蝶呤,應用較少.據報道它們的療效有限,副作用比巰嘌呤(6-MP)大,所以僅適用於巰嘌呤(6-MP)無效和經臨床對比這類藥物療效較好者.初步的報道表明,環胞菌素可用於瘺管的治療.

4.抗生素:甲硝唑廣泛用於Crohn病的抗感染治療,尤其對結腸型肛周型Crohn病有相當療效.還有一些其他抗菌治療方案,但均無充足可信的數據.

5.營養支持:積極主動的營養補充是Crohn病的重要輔助治療手段.有報道要素飲食可起到與潑尼松相同的功效(尤其是小腸疾病).重癥有排量大的瘺管或梗阻的患者,無法經小腸途徑營養時,應進行全腸道外營養.

6.心理治:與教育近年來很多報道強調對患者進行宣教和心理治療,消除患者緊張、恐懼心理、提高患者健康的信念.這對慢性疾病的恢復是很有利的.

7.飲食:應進少渣、無刺激性、富於營養的食物.酒茶、咖啡、冷食和調味劑等不宜食用.一些患者限制乳糖可能是有益的.嚴重者禁食.

8.對癥治療:有電解質紊亂者要糾正,貧血者適量輸血等.

(二)預後

Crohn病病死率為5%~10%;手術病死率為4%.其死亡原因,多數是由於腹腔內感染、膿腫、腹膜炎、腸瘺等並發癥、慢性消耗衰竭以及癌變等引起.

本病有自行緩解的可能,尤其是輕、中型者.據報道安慰劑對照研究,隨診4個月自行緩解率為30%;1年、2年病情穩定者分別為20%和10%.在緩解的病人中,繼續應用安慰劑,其1年和2年後病情仍穩定者分別為70%和50%.因此,在評價藥物療效時,應考慮本病自行緩解的因素.但需強調為較好地控制和穩定病情藥物治療的作用絕不可忽視.

Crohn病經內、外科治療,多數病人雖可獲得病情緩解和穩定並有較好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切除病變組(經長期隨診,臨床痊愈和癥狀改善者占73.2%),但均有較高的復發率(總復發率在50%以上).手術治療者,術後每年復發率8%~10%.但應指出,影響病變復發的因素較多,仍需進一步探討.在復發率的統計上,采用的檢查方法和確診標準,亦有明顯的影響.諸如:

①以內鏡檢查為標準,其復發率術後1年和3年分別為70%和85%;

②以臨床癥狀、X線檢查、內鏡或病理為標準,其術後2、3、4年復發率分別為20%、30%和40%~50%;

③以需行再手術為標準,術後5年復發率為25%~30%,術後20年為40%~50%.

本病是一個慢性疾病,病變可呈進行性發展或反復急性發作.對其處理,可能需多次手術.據報道,第1次手術後需行第2次手術者為45%;第2次術後需行第3次手術者為25%.病變位於末段回腸,隨診10年約30%需行多於一次腸管切除術;約5%需行3次以上腸管切除術.多次手術,尤其是多次腸管切除術後,約有1.5%者發生短腸綜合征,處理頗為棘手,是仍需繼續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克羅恩病饮食

(1)主食宜精細,用富強粉、上等好大米等.禁用粗制糧食,如玉米面、小米、全麥粉制成的食品,以免增加腸道負擔和損害.

(2)副食可選用瘦肉、魚、雞、肝、蛋等作為提供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活動期要限制牛乳.不吃脹氣食物,如黃豆、蔥頭等,蔬菜可選用土豆、山藥、胡蘿卜等含粗纖維少的塊根類食物.

(3)為糾正體內缺鉀及貧血狀況,可供給各種菜汁、果汁、去油肉湯、棗湯、肝湯等,以補充維生素B、C及無機鹽鉀、鐵等.

(4)為瞭增加營養,又不增加腸道負擔,應盡可能壓縮食物體積,選擇單位量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如飲料代替飲水.亦可用兩種以上原料合制一份飲食,如肝湯菜汁蒸雞蛋、煮雞湯掛面、果汁沖藕粉、雞蛋和面制成面條、餛鈍皮等.

克羅恩病并发症

1.腸梗阻:為Crohn病較為常見的並發癥,北京一組病例中占66%,腸梗阻的原因多見於纖維性狹窄的形成,也可由於急性炎癥水腫所致,少數由於膿腫或粘連包塊壓迫引起,腸梗阻開始為不完全性梗阻,經保守治療可迅速緩解,可反復出現,最終出現完全性腸梗阻.

2.瘺管形成:病變侵及肌層及漿膜層,如進一步發展,與另一小腸腸段,結腸或鄰近的內臟粘連穿透則形成內瘺,如瘺管通向膀胱,陰道,則尿道及陰道中排出腸內容物,腸瘺管可無癥狀或大量的腹瀉(這取決於消化道中的流通量),瘺管可向外延伸至皮膚,稱為外瘺,往往發生於術後吻合口,也可能發生於無手術患者,常在肛門周圍,偶爾在鼠蹊部或腰部出現,外瘺說明有廣泛的腸周圍炎,常被認為是手術治療指征,瘺管發生率國外報道多為40%左右,北京一組病例中瘺管發生率為11.7%.

3.腹腔膿腫:腹腔內瘺,如竇道繼發感染則形成腹腔膿腫,好發部位多在相當於末段回腸的右下腹,其次是肝脾曲部位,臨床表現為發熱和腹痛,可出現具有壓痛的包塊,伴白細胞增高,CT,B超有助診斷,膿液培養多為革蘭陰性菌屬.

4.消化道出血:上下消化道均可出血,以結腸病變所致便血較為多見,隱匿性慢性出血多於可見性出血,有報道可見性出血占17%~25%,少數病例可發生嚴重失血,常致缺鐵性貧血.

5.腸穿孔:Crohn病發生腸穿孔是較少見的,這是因為受累腸管的漿膜面往往與鄰近的結構粘連,北京1組病例中腸穿孔占10%.

6.癌變:Crohn病癌變發生率較正常人群高,西方國傢報道為1%~3%,長期活動的患者,病變部位的腸段發生癌變的風險大,Crohn病患者患小腸癌的危險高於正常人群的100倍,但由於正常人群中小腸癌很少見,所以Crohn病小腸癌變的絕對危險還是相當低的,結腸型Crohn病患者結腸癌的危險仍在爭論中,有證據表明,當病變范圍較大時,其癌變的危險性較高.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跗管綜合征 跗管綜合征 踝管綜合征 蹠管綜合癥 急性腎小球腎炎 N00.901 小兒胱氨酸病 小兒胱氨酸尿 小兒胱氨酸尿癥 不可復性牙髓炎 牙髓炎 牙髓壞死 牙髓退變 脛骨髁骨折 S82.1052 慢性闌尾炎 K36.X02 闌尾炎 Appendicitis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