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粒棘球蚴病
細粒棘球蚴病百科
細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granulosa)是動物體感染細粒棘球絳蟲的幼蟲所致的疾病,又稱為囊型包蟲病.在人和動物之間傳播,狗是其終宿主,羊、牛是其中間宿主,故本病流行於畜牧區,人因誤食蟲卵也可成為其中間宿主,發生包蟲病.包蟲囊腫在肝臟內最多見,其次是肺部,腦、骨骼等其他臟器偶爾也被侵犯.目前21個省(市、區)報道有原發性人、畜包蟲病及傢、牧犬細粒棘球絳蟲感染.流行區主要分佈於西部、北部和西北的牧區和農牧區,以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和雲南等省(自治區)最為嚴重.
細粒棘球蚴病
細粒棘球蚴病病因
發病原因:
細粒棘球絳蟲是各種絳蟲中體積最為細小者,寄生在狗的小腸內,蟲體長2.5~6mm,由頭節,頸部,未成熟節片,成熟節片與妊娠節片各一個組成,頭節呈梨形,有頂突與四個吸盤,頂突富含肌肉組織,伸縮力強,其上有兩圈大小相間呈放射狀排列的小鉤共28~48個(通常30~36個),成節的結構與帶絳蟲相似,生殖孔位於節片一側的中部偏後,睪丸45~65個,分佈於生殖孔的前後方,孕節最長大,等於體長的一半,其生殖孔開口於節片一側中部,子宮有不規則的分支和側支(又稱側囊),其內充滿蟲卵(200~800個),在腸內或腸外破裂後釋出蟲卵.
蟲卵呈圓形,棕黃色,有雙層胚膜,內有輻射紋,含六鉤蚴,其形態與牛肉絳蟲和豬肉絳蟲卵相似,不易區別,蟲卵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在室溫水中存活7~16天,幹燥環境中可存活11~12天,0℃時可存活116天,在蔬菜與水果中不易被化學殺蟲劑殺死,煮沸與直射陽光(50℃)1h對蟲卵有致死作用.
蟲卵不斷隨狗糞排出體外,污染其皮,毛,牧場,畜舍,蔬菜,土壤,水源等,蟲卵被羊或其他中間宿主吞食後,經消化液作用,在十二指腸內孵化,六鉤蚴侵入腸壁末梢靜脈,隨門靜脈血流,侵入肝臟與其他內臟器官,形成包蟲囊,包蟲囊被狗吞食,其中的頭節在狗小腸內經3~10周發育為成蟲.
細粒棘球蚴呈囊狀,囊壁分外面的角皮層和內面的生發膜(胚層),囊內有無色透明液,其中含少量蛋白,成分與腦脊液相似,角皮層為白色半透明膜,分層狀如粉皮,由生發膜細胞的分泌物組成,有保護生發膜的作用,生發膜為蟲體本身,具有顯著繁殖能力,可向內芽生,形成生發囊(育囊)與原頭蚴,生發囊有蒂與生發膜相連接,在其囊壁內面生發膜又形成許多原頭蚴,原頭蚴從囊壁破入囊液中,稱為囊砂,為肉眼可見的白色細小顆粒,子囊系脫落的生發囊,遊離在囊液中,子囊的結構與母囊相同,又可形成生發囊(孫囊),如此祖孫三代同時存在於一個包蟲囊內,在較老的包蟲囊中可有數百個子囊與數以萬計的原頭蚴,生發膜偶爾亦可向外疝出生長為外生囊,位於角皮層與宿主包膜之間,有的包蟲囊不產生子囊,甚至不產生原頭蚴,稱為不育囊,包蟲囊大多數為單房性,呈多房性蜂窩狀者為泡球蚴,系另一種.
細粒棘球絳蟲的終宿主與中間宿主的范圍很廣,在我國主要是狗與羊之間的傢畜生活循環,成蟲在狗小腸中寄生5~20個月或以上,除上述傢畜間生活循環外,還存在以狼,狐等為終宿主以及野生有蹄動物為中間宿主的生活循環,故本病也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
發病機制:
細粒棘球絳蟲的蟲卵從口進入後,經胃腸消化液的作用,孵出六鉤蚴,侵入組織的部分六鉤蚴被局部細胞包圍而消滅,部分仍存活而發育,六鉤蚴首先隨門靜脈血流侵入肝臟,大多數在肝內形成包蟲囊;少數六鉤蚴通過肝臟血竇,肝靜脈,右心侵入肺臟;通過肺微血管,左心進入系統循環者可波及全身各器官,故包蟲可寄生於人體任何部位,據甘肅省人民醫院426例與國內綜合報告895例分析,包蟲囊在體內分佈為:肝75%~78%;肺8.5%~14.5%;腦0.2%~0.3%;脾1.3%~2.7%;腎0.3%~0.4%;骨骼0.2%~0.9%;女性盆腔1.9%~3.3%,小兒包蟲囊體內的分佈與成人有差別,腦包蟲病占3.5%~4.3%,肺包蟲囊發生率也較高,六鉤蚴在肝臟內沉著後第4天發育至40μm直徑大小,並開始出現囊腔;第3周可見囊泡,直徑達250μm;第5個月達1cm,並分化為角皮層與生發膜,此後生長速度約1mm/月,或1cm/年,包蟲囊一般達10cm才出現癥狀;達20cm時出現囊性包塊,肺包蟲囊生長速度較快,1年可增長4~6cm.
包蟲囊腫分內外兩囊,內囊即包蟲囊,外囊為宿主的纖維包膜,兩者之間僅有輕度粘連,肝包蟲囊一般為大囊腫,囊液達數百至數千毫升,包蟲囊可因械性或化學性(膽汁)損傷或衰老而退化,此時外囊逐漸增厚,並可發生鈣化,成人患者90%以上的肝包蟲囊含子囊,而兒童90%以上不含子囊,主要與蟲齡有關.
包蟲病的病理變化主要因囊腫占位性生長壓迫鄰近器官所引起,肝包蟲囊逐漸增長時,肝內膽小管受壓迫,並被包入外囊壁中,有時膽小管因壓迫性壞死破入囊腔,使子囊與囊液染成黃色,並易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肺包蟲囊大多不含子囊,亦可破入支氣管,角皮層旋轉收縮,使內面向外翻出,偶爾使生發層與頭節及囊液一起被咳出,亦易並發細菌感染,如果包蟲囊破入細支氣管,由於空氣進入內外囊之間,則可呈新月狀氣帶,如果包蟲囊大量囊液與頭節破入體腔(腹腔與胸腔)可引起過敏性休克與繼發性包蟲囊腫.
細粒棘球蚴病
細粒棘球蚴病症状
囊型棘球蚴病的潛伏期冗長,臨床表現視其寄生部位,囊腫大小與有無並發癥而異,病程早期無自覺癥狀,患者全身健康狀況良好.
1.肝囊型包蟲病:最為常見,多位於右葉(80%~85%),常接近肝臟表面,故主要癥狀是右上腹或上腹部無痛性腫塊,表面光滑,質度較堅,極少數患者(2%~3%)叩診時可觸到包蟲震顫,因子囊互相撞擊引起囊壁震動所致,巨大肝右葉包蟲囊患者的肝臟左葉常有代償性腫大,左葉包蟲囊的體征出現較早且較顯著,肝臟右葉頂部的包蟲囊向上生長引起膈肌升高,使運動受限,肝包蟲囊向下生長,位於肝門附近偶可壓迫膽總管引起黃疸,或壓迫門靜脈引起門脈高壓癥:脾腫大,食管下段靜脈曲張或腹水,但較少見,肝包蟲病主要並發癥有感染(16.2%~26.9%)和破裂(4.3%~11.5%),兩者常互為因果:
(1)細菌感染大多來自膽管,也可因外傷或穿刺引起,臨床上有發熱,肝區疼痛,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增多,酷似肝膿腫,但由於外囊囊壁較厚,細菌與毒素不易吸收入血,故毒血癥癥狀較輕,肝右葉頂部包蟲囊感染,除膈肌抬高,運動受阻外,也可引起反應性胸膜炎與積液.
(2)肝包蟲囊穿破是常見而嚴重的並發癥,包蟲囊內張力甚高,診斷性穿刺無不引起囊液外溢,包蟲囊破裂也可因外傷引起,大量囊液破入腹腔或胸腔可引起過敏性休克,並使囊液中頭節播散移植至腹腔或胸腔內產生多發性繼發包蟲囊腫.
2.肺囊型包蟲病:以右肺(2/3)較左肺多,下中葉較上葉多,早期肺包蟲囊較小,患者無自覺癥狀,常在胸部X線透視時發現,肺包蟲囊逐漸長大則可引起胸痛,咳嗽,痰血等癥狀,胸痛為持續性隱痛,痰中帶血亦較常見(約1/3),偶爾包蟲囊腫破裂時可發生大咯血,約1/3患者包蟲囊穿破至支氣管,穿破時患者突然發生陣發性嗆咳,呼吸困難,咯出大量水樣囊液與粉皮狀角皮膜以及咯血,偶爾因大量囊液溢出與堵塞引起窒息,並發感染時,患者有發熱,咳膿痰等癥狀.
3.腦囊型包蟲病:發病率在1%左右,多見於兒童,以頂葉為常見,大多伴有肝與肺包蟲病,臨床癥狀為頭痛,視神經盤水腫等顱內高壓癥,常有癲癇發作,腦電圖可見局限性慢波,顱腦CT掃描及磁共振影像可見大的囊腫陰影,有定位與定性診斷價值.
其他器官的細粒棘球蚴病如脾,腎,骨等主要表現為占位性囊腫引起的壓迫癥狀,幾乎都伴有肝或肺包蟲病的癥狀.
細粒棘球蚴病
細粒棘球蚴病检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嗜酸性粒細胞輕度增高.
2.免疫學檢查:
(1)皮內試驗(Casonis試驗):用人或羊包蟲囊液抗原0.1~0.2ml皮內註射,15min後局部丘疹明顯增大,周圍紅暈,可有偽足出現(即刻反應);12~24h後繼以皮下紅腫與硬結(延遲反應),該試驗操作簡便,快速,但可有假陰性與假陽性反應,陽性率達70%~95%,與結核病,囊蟲病與肺吸蟲病可有交叉反應.
(2)血清免疫學試驗:包括瓊脂擴散,對流免疫電泳,間接血凝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酶聯免疫電轉印跡(enzyme-linkedimmunoelectro-transferbolt,EITB)等,其中以ELISA與EITB的靈敏度與特異性較高,可檢出血清中抗體水平低的患者,上述各種血清免疫學試驗的陽性率以肝包蟲較肺包蟲病高;包蟲囊破裂者較完整者高;多發性包蟲囊患者較單個者高,但與囊蟲病可呈交叉反應.
(3)循環抗原測定:循環抗原的檢出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但存在著敏感性低,特異性差的缺點,單克隆抗體的應用,能提高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常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
3.超聲檢查:B型超聲檢查具有簡便,快速,無損傷的優點,可見肝內邊緣清晰的圓形囊腫,可測定其部位,大小與數目,有時可見母囊中子囊與囊中頭節光點.
4.X線檢查:肺包蟲囊患者X線胸片可見大小不一,孤立或多個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清晰,均質的陰影.
5.CT影像檢查:肝與肺細粒棘球蚴病可見邊緣光滑均質的囊性陰影,對包蟲囊的準確定位,大小測量和計數均為可靠.
6.MRI檢查:包蟲囊病灶在T1加權像上呈均一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呈高信號,在質子密度像上大部分呈低信號,部分呈等信號,在囊性包蟲病診斷上,與CT相比並無更多優越性.
細粒棘球蚴病预防
改善環境衛生,培養良好衛生習慣,飯前洗手,食物應煮熟,不飲生水,生奶,不吃生菜,避免與狗密切接觸,對兒童尤為重要.
1.衛生宣傳教育:宣傳包蟲病對人畜的嚴重危害性,感染方式以及其防治措施等.
2.控制傳染源廣泛宣傳養狗的危害性,因為狗不僅可以傳播包蟲病,還可傳染狂犬病,黑熱病,蛔蟲病等,野狗應予捕殺,必須留養的狗如牧羊狗,警犬等應予登記,定期檢疫,在包蟲病流行區,狗應定期服驅蟲藥如吡喹酮5mg/kg體重,頓服,1次/6周,狗糞也應作無害化處理.
3.做好傢畜放牧與飼養:狗舍應與羊圈分開,重視飼料衛生與畜舍清潔,推行四季輪流劃區放牧,可減少感染,人畜應分塘用水,防止水源污染.
4.嚴格執行獸醫衛生監督:加強肉類檢驗制度,把病羊內臟深埋或燒毀,或者經煮熟後再作牧羊狗的飼料,在任何情況下不要將病羊生內臟喂給狗吃.
細粒棘球蚴病治疗
阿苯達唑
劑量20mg/(kg?d),兒童劑量為每日15mg/(kg?d),分2次服用.治療期限應根據包蟲囊腫大小(B超掃描隨訪),以連續服用1年或以上為宜.本藥副作用少而輕.長期服用對肝、腎、心與造血器官均未見顯著損害,偶有引起可逆性白細胞減少與一過性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升高.該藥的動物試驗證明有胚胎毒與致畸作用,故孕婦禁忌.
動物實驗證明,它有殺死原頭蚴作用外,並可破壞生發層.本藥對不能手術治療患者有一定療效,其主要適應征為:多發性包蟲囊患者,播散性繼發腹膜與胸膜多發性包蟲囊腫,不能手術的、不能耐受、拒絕再次手術者、手術時囊腫散落外溢,阿苯達唑治療細粒棘球蚴病的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包蟲囊腫大小、囊壁厚薄也對病程短、早期、小的壁薄的包蟲囊的效果較好.
甲苯咪唑
國外采用劑量與療程不一.劑量自每日20~200mg/kg不等,通常以每日40~50mg/kg為宜,分3次口服療程1月,休息半月再服另一療程,一般治療3個月.也有人認為治療囊型包蟲病者需用藥1~6月,部分囊型包蟲病患者可望治愈,肺包蟲病之療效優於肝包蟲病.甲苯咪唑吸收差,一般空腹服用僅1%吸收,為求提高療效服藥時應配合脂肪餐,藥物容易和脂肪一並吸收,據報告脂肪餐伴服時吸收率可為5%~20%.
手術治療:
PAIR法:在CT引導下經皮抽吸囊液,然後灌入殺頭節藥物,最後再吸出.
手術前應服用阿苯達唑治療.術時先用細針將囊液抽去,然後將內囊摘除內囊與外囊僅有輕度粘連,極易剝離,常可完整取出肺、腦、骨等部位的包蟲病,亦應行摘除手術術中以0.1%西替溴銨作殺原頭蚴劑.肺包蟲囊亦采用內囊摘除術,如果囊腫較大,並發支氣管擴張等可做肺葉切除術.手術時不宜註射甲醛溶液,因為有並發硬化性膽管炎的可能.肝與肺包蟲囊手術時均應防止囊液大量外漏,以免產生過敏性休克.術前2周至術後2周服用丙硫咪唑以減少術中並發癥及術後復發.
包蟲囊腫國外有人采用西曲溴胺(cetrimide)殺原頭蚴,並認為是毒性低、效果好的理想殺原頭蚴劑.用於人體包蟲囊摘除術前,分2次註入囊內適量的0.1%Cetrimide,每次歷時5分鐘.
中醫治療
1.肝包蟲囊:上腹脹痛,乏力蚋呆,或有包塊,或有腹水,或黃疽,或發熱.按之堅韌、光滑,有囊樣感,舌邊可有有瘀點或瘀斑,苔白,脈弦澀.
疏肝化瘀,扶正祛蟲:
柴胡疏肝散:陳皮(醋炒)、柴胡各二錢,川芎、枳殼(麩炒)、芍藥各一錢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錢半.上作一服.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加減雷丸、檳榔、土鱉蟲、炒山甲等.
鱉甲煎丸:丹參30克,黃芪13克,黨參45克,當歸45克,鬱金45克,炒白術13克,香附45克,半邊蓮13克,大腹皮13克,鱉甲45克,山檀16克,霄丸粉13克(沖).有黃疽者加菌陳、地耳草、焦枝仁、白茅根等.
2.肺包蟲囊:幹咳陣作,久而不止,胸脹胸痛,咳痰帶血,乏力盜汗,或發熱嗔膿痰,或有胸水,短氣息促,咽幹口燥,舌癬苔膩,脈細數.
開胸散結,扶正祛邪:
蔞貝養營湯:知母、花粉、貝母、瓜蔞實、橘紅、白芍、當歸、紫蘇子.加減雷丸、檳榔、露蜂房等.
導痰湯加味:丹參30克,黃芪13克,青蒿12克,鱉甲13克,黃芩12克,桔梗45克,陳皮45克,制半夏45克,茯苓13克,膽南星7克,枳殼12克,甘草6克,雷丸粉12克(沖).如發熱咳膿痰者,加葦莖30克,冬瓜仁12克,魚腥草13克,胸水加葶藶子4s克,大棗6枚.
3.腦肺包蟲囊:頭痛較劇,固定不移,顱骨隆凸,嘔吐不止,或癇病發作,突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為截癱等,舌淡苔白滑,脈弦滑.
殺蟲降逆、熄風化痰:
半夏白術天麻湯:半夏一錢五分,白術、天麻、陳皮、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生薑二片,大棗三個,蔓荊子一錢.水煎服.加減牛膝、代赭石、雷丸、檳榔等.
4.單味藥與經驗方治法
牛黃、紅花、降謄、使君子、五詠綠絨蒿、唐石特青蘭、訶於、山楂、廣木香各3克,研末每次o.6~O.45克,每日4次服.
細粒棘球蚴病饮食
食物應煮熟,不飲生水、生奶,不吃生菜.
細粒棘球蚴病并发症
肝包蟲病主要並發癥有感染(16.2%~26.9%)和破裂(4.3%~11.5%),可發生大咯血.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