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百科

利斯特菌病(listeriosis)又譯為李司忒菌病,是由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或譯為產單核細胞性利斯特菌病(listeriamonocytogenes)]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多在免疫功能低下時感染發病,多見於新生兒及免疫缺陷兒童.利斯特菌病是李斯單胞菌所致感染.利斯特菌有3個菌種,僅單核細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可引起人類感染.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利斯特菌為革蘭氏陽性,不耐酸,無莢膜,無芽胞,能活動的兼性厭氧桿菌,長1~3μm,有鞭毛及動力.在多種培養基中生長,耐堿不耐酸.最適宜的培養溫度為35~37℃,低於4℃生長較差,能發酵多種糖類,產酸不產氣,過氧化氫酶陽性,甲基紅及V-P反應陽性.世界各地均有發現,可見於非人類哺乳動物,鳥類,蜘蛛和甲殼類動物的腸內.

隻有溶血性利斯特菌(主要有單核細胞增多性利斯特菌,利斯特菌ivanovii亞種和seeligeri亞種)可引起人類和傢畜及野生動物患病.美國的發病率為≥7例/(100萬人年)其中以新生兒和70歲以上的老人最常見,7月至8月為感染的高峰期.

通常因飲食污染的奶制品和生的蔬菜而感染,而且因為單核細胞增多性利斯特菌能在冰箱溫度存活生長而更容易造成感染.直接接觸也可引起感染[產前和分娩期母親傳給子代,特別是流產(利斯特菌感染可引起流產)],以及在屠宰過程中感染動物傳給屠夫和屠宰場工人.免疫功能不全者容易發生感染,可多達2/3的病人受感染.

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腖水中能形成粘多糖莢膜.在血瓊脂平板上可產生溶血環.在腦脊液標本中成對排列,形如球菌,可誤為肺炎球菌.當革蘭染色過度脫色其形狀又如流感桿菌,有時與類白喉桿菌也極易混淆,則需按其生化特性等作鑒別.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症状

一、癥狀:

多見於新生兒及免疫缺陷病兒.新生兒病例可分為早發型和晚發型.早發型出現於出生後數天之內同時可見敗血癥和肺炎,偶可並發腦膜炎、患者的母親常在分娩前數周患流感樣病癥、分娩時母親可有發熱,羊水可染綠色或棕色、新生兒往往早產,皮膚常見廣泛性膿皰疹,同時可出現發熱、嗜睡、腹瀉、呼吸困難,偶見心肌炎、晚發型多見於足月兒出現在生後1~6周,癥狀較輕.

幾項重點癥狀列舉如下:

1、腦膜炎(腦膜腦炎)多見於出生三天後的新生兒,癥狀類似其他化膿菌所致腦膜炎,重癥可於24~48h內昏迷,少數起病慢,病程長而有反復,約1/4患者有局灶性神經損傷,多數患者腦脊液中白細胞數為(0.1~10)×109/L,其中2/3為多形核,半數葡萄糖含量蛋白質含量0.5~3.0g/L,可有驚厥,輕偏癱,癲癇發作及腦疝形成等,於病初的3~10天僅有發熱,頭痛,嘔吐等前驅癥狀,爾後出現不對稱的第Ⅴ,Ⅵ,Ⅶ,Ⅷ,Ⅸ,Ⅹ對腦神經癱瘓,此外,尚可有共濟失調,輕癱及感覺遲鈍等表現.

2、敗血癥敗血癥型利斯特菌病感染新生兒多見於出生後3天起病,其母多為無癥狀攜帶者,患兒多於分娩過程中經胎盤受感染,稱為“肉芽腫性嬰兒敗血癥”,本菌是繼大腸桿菌和B組鏈球菌之後,第三種最常見的引起新生兒膿毒血癥和腦膜炎的病原菌,臨床表現與其他革蘭陰性菌敗血癥相似,但白細胞分類中大單核細胞可高達8%以上,患者如無淋巴瘤,則有協助診斷的意義,血培養陽性可確診.

3、新生兒敗血性肉芽腫病經胎盤感染,患兒多種內臟(肝,脾,肺,腎)及腦等組織呈現多發性膿腫及(或)肉芽腫,羊水混濁被胎糞所染,病人衰弱,常伴有結膜炎,咽炎,皮膚紅丘疹,多發於軀幹及肢端,患兒可出現呼吸及循環衰竭,病死率高.

4、妊娠感染利斯特菌病患者中妊娠婦女占1/3,可發生於妊娠的任何時期,但以後3個月為多見,可有畏寒,發熱,咽痛,肌痛,背痛,痙攣性腹痛和腹瀉,體征無特殊,一般不影響胎兒,感染嚴重則可造成流產,死胎,早產或新生兒感染.

5、局灶性感染可由局部接觸或經血行播散而引起,利斯特菌所致感染性心內膜炎並非發生在免疫功能低下者,而與左心病損有關,主動脈瓣病變者占2/3,三尖瓣病變者占1/3,患者出現新的或改變的心臟雜音,脾大,肝大,CNS及肝臟等多種栓塞;發熱最常見(占75%),本病病死率較高,其他局灶性感染可見於皮膚膿皰或潰瘍,化膿性結膜炎,急性虹膜睫狀體炎,頸淋巴結炎,關節炎,骨髓炎,腹膜炎,膽囊炎,尿道炎等.

依據臨床特點,結合流行病學資料,新生兒及孕婦、年老體弱及有慢性疾病、免疫抑制、惡性腫瘤、器官移植、使用皮質激素及細胞毒性藥物治療者等,易患本病.患者的血液及腦脊液等,培養出病原菌可以確診.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检查

一、檢查:

在疾病早期取血、骨髓、腦脊液、受損皮膚粘膜及新生兒臍帶殘端、羊水、喉及外耳道分泌物、糞、尿等作細菌培養,均可分離到致病菌.

由於利斯特氏菌與葡萄球菌、鏈球菌(包括肺炎鏈球菌)等有相同的抗原,可引起交叉反應,故血清學反應對診斷幫助不大.

依據臨床特點,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年老體弱及有免疫抑制、惡性腫瘤、慢性疾病、臟器移植、使用皮質激素及藥物治療者、新生兒及孕婦等均易罹患本病.確診應作下列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病人血白細胞總數常增高,分類中以中性粒細胞增多明顯,單核細胞並不增多.

2、腦脊液常規腦膜炎患者腦脊液大多外觀混濁,白細胞數為(100~10000)×106/L,其中2/3為多核細胞,蛋白質含量增高達0.5~3.0g/L,而糖量降低者僅占40%.未合並腦膜炎的患者腦脊液常規多為正常,或僅有輕度蛋白質含量增高及淋巴細胞增多.

3、細菌學檢查是診斷本病的關鍵.

(1)細菌塗片:取膿性分泌物、穿刺液、腦脊液、活組織細胞、胎兒糞便等塗片,行革蘭染色檢查.免疫熒光法比較特異靈敏,但結果也需仔細判斷.但據報道腦脊液鏡檢有2/3的病人標本為陰性.另外由於該菌形態上往往易與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白喉桿菌等混淆,故須仔細鑒別.免疫熒光法比較特異靈敏,但結果也需認真判斷.

(2)細菌培養:在疾病早期取血、腦脊液、骨髓、羊水、胎糞、胎盤、新生兒臍帶殘端、受損皮膚或黏膜、孕婦陰道排泄物等作細菌培養,可分離到致病菌.標本送檢時最好註明“疑似利斯特菌病”,防止誤認為是污染菌而提前拋棄,不作進一步鑒定.對肉芽腫病、新生兒敗血癥應取胎糞、羊水或孕婦陰道排泄物作培養對本病診斷重要的一點是從上述標本中分離到細菌時應進一步作生化和動物接種,以肯定為利斯特菌.當標本中細菌種類較多時可用冷增菌的方式進行分離.標本染色後,可通過觸酶試驗將其與鏈球菌屬相鑒別;在液體培養基中有動力,可將其與棒狀桿菌屬相鑒別.

4、動物接種:利斯特菌接種兔或豚鼠結膜囊1~5天後可發生結膜炎(Anton試驗);註入兔靜脈3~6天後可見單核細胞增多;註入小鼠腹腔1~3天後發生肝膿腫,通常少用.

5、血清學檢查對該菌的抗體反應主要是IgM抗體升高,雙份血清抗體效價遞升有助於診斷.但血清抗體檢查對本病診斷價值有限,隻用於流行病學研究.主要原因是由於:

(1)該菌與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其他革蘭陽性菌具有共同抗原,常呈交叉反應,出現假陽性.

(2)血清抗體檢測的靈敏度差.

(3)新生兒及免疫缺陷患者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常不升高.

6、分子生物學檢測近年來應用核酸分子雜交技術及PCR方法來進行臨床診斷,應用PCR方法可在250l血液中測出1×104cfu的利斯特菌.敏感性強.

7、實驗室檢查:患者血白細胞總數常增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多.致病菌雖命名為產單核細胞性李斯特菌,但臨床罕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樣單核細胞增多.腦膜炎患者腦脊液多數外觀混濁,蛋白質和中性粒細胞增多,白細胞數(100~10000)×106/L,而糖量降低者僅40%.少數患者腦脊液澄清,分類白細胞以單核細胞為主.腦脊液塗片僅25%可發現革蘭陽性桿菌,培養則多為陽性.

常規做X線胸片、心電圖、B超和腦CT等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腰穿少數患者腦脊液澄清.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预防

一、預防

凡是免疫功能障礙的人群應避免與李利斯特菌病患者接觸.應積極治療孕婦利斯特菌病可一、預防新生兒或胎兒感染.在新生兒室發現該病時,應進行隔離防止傳播.

以前生育過利斯特菌感染的新生兒母親應在妊娠的第三期作宮頸分泌物和大便培養,以確定是否為單核細胞增多性利斯特菌的帶菌者.然後可在產前和分娩時進行一、預防性治療,以防止對新生兒的垂直方式傳染.但這一方法的價值尚未被證明.

另外由於利斯特菌病是由食物經口感染的,因此要重視飲食衛生,如不喝生牛奶、不吃生蔬菜及未經煮透的肉類食品等.應避免食品被單核細胞增多性利斯特菌污染(如未消毒的牛奶,被牛羊污染的蔬菜),因為它們會引起母親和胎兒的感染.

1、肉類、禽類、魚類等食物,要完全煮熟後才能食用.大多數肉類溫度要達到71℃,才能夠完全熟透.禽類腿部的肉要達到82℃才能煮熟.如果你無法測量肉的實際溫度,那就等到肉裡不帶血絲,魚肉的中間部位不再透明時再吃吧!為瞭保險起見,最好能夠完全煮沸.要註意,食物煮熟之前,一定不要品嘗.

2、不要直接吃熟食,煙熏的肉類、魚類,醃制的魚類、肉類.吃之前,一定要加熱到冒出熱氣才行.有些食品是預先加熱過的,比如熱狗,但最好也要重新加熱到冒出熱氣再食用.那些不需要冷藏的罐裝食品或耐貯存食品則可以直接食用.

3、剩菜要充分加熱後再吃.

4、不要食用未經高溫消毒的牛奶或奶制品,除非它們的標簽上標明瞭是由經過高溫滅菌後的牛奶制成的.

5、水果及蔬菜要徹底清洗幹凈或削皮後再吃.

6、生熟分開.將生肉與蔬菜以及煮熟的食品分開擱置、存放.

7、那些易腐爛的食品及熟食,一旦打開包裝,即便沒過保質期,也應該盡快吃完,因為包裝上的保質日期通常是針對未開封的食品而言的.

8、最後,為瞭保證食品不受各種致病菌的污染,最好將冰箱冷藏室的溫度設定在2~4℃之間,冷凍室的溫度設定在–18℃或以下.你可以用一個溫度計,來隨時監控冰箱內的溫度.

需要註意的是,利斯特菌病是一種很頑強的致病菌,即使在低溫狀態下,它們依然可以生存、繁殖,所以,剩菜及熟食都應該盡量充分加熱後再食用.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治疗

一、西醫:

1、治療本菌對青黴素G、氨芐西林(氨芐青黴素)、氯黴素、慶大黴素、鏈黴素及紅黴素等均敏感、但對磺胺、桿菌肽不敏感、所有頭孢菌素都無效.

腦膜炎時因病情較重,常用2種抗菌藥物聯合治療.一般為氨芐西林(氨芐青黴素)加慶大黴素或氯黴素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療程3周,療效頗佳,氨芐西林(氨芐青黴素)劑量為150~200mg/(kg·d),分次靜註或肌註.其餘抗生素用量與治療其他細菌性腦膜炎相同.

治療開始優先選用氨芐青黴素加一種氨基糖苷類藥物.氨芐青黴素或青黴素與氨基糖苷類或利福平的協同作用已得到證明.

甲氧芐啶-磺胺甲噁唑和亞胺培南對單核細胞增多性利斯特菌具有較好的活性,但此方案在新生兒中尚未有很好的評價.

在觀察到臨床的療效反應後可僅給予氨芐青黴素,14天一般即可,但最佳療程尚不明確.應給予有敗血癥的新生兒其他輔助治療(見上文新生兒敗血癥),對重癥患兒應考慮作引流/排膿治療.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饮食

一、飲食

暫無相關資料

李斯特菌病 李司忒菌病 利斯特菌病并发症

一、並發病癥:

早發型可並發腦膜炎,流產,死胎,早產,心肌炎,多臟器的播散性膿腫成肉芽腫,呼吸或循環衰竭.

重癥可發生後遺癥,肢體癱瘓、共濟失調、失語、眼球運動麻痹、面肌麻痹、括約肌功能紊亂等.

1、孕婦妊娠5個月後患利斯特菌病發病者,胎兒可能受嚴重影響.

2、有腦膜炎者多數同時有敗血癥存在,部分病人可僅表現為敗血癥,其臨床表現與其他細菌引起者並無特殊之處,利斯特氏菌還可引起心內膜炎,關節炎,骨髓炎,腹膜炎及膽囊炎,接觸病畜還可引起化膿性皮膚感染或化膿性結膜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左心發育不良 軀體性神經病 反射性神經障礙癥 葡萄球菌感染 A49.002 葡萄球菌病 急性肺膿腫 肺動靜脈瘤 PAVMs 踝關節扭傷 S93.401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