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百科

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又稱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廣義的上感不是一個疾病診斷,而是一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皰疹性咽峽炎、咽結膜熱、細菌性咽-扁桃體炎.狹義的上感又稱普通感冒,是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發生率較高.成人每年發生2~4次,兒童發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發病,冬春季較多.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病因

急性上感約有70%-8O%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薩奇病毒等.另有2O%-30%的上感為細菌引起,可單純發生或繼發於病毒感染之後發生,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鏈球菌為多見,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見革蘭陰性桿菌.但接觸病原體後是否發病,還取決於傳播途徑和人群易感性.淋雨、受涼、氣候突變、過度勞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致使原存的病毒或細菌迅速繁殖,或者直接接觸含有病原體的患者噴嚏、空氣以及污染的手和用具誘發本病.老幼體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竇炎、扁桃體炎者更易發病.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症状

普通感冒(commoncold)

由此可見,普通感冒隻是上感的一個部分而已,二者並不相等.為病毒感染引起,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較急,主要表現為鼻部癥狀,如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也可表現為咳嗽、咽幹、咽癢或燒灼感甚至鼻後滴漏感.咽幹、咳嗽和鼻後滴漏與病毒誘發的炎癥介質導致的上呼吸道傳入神經高敏狀態有關.2-3天後鼻涕變稠,可伴咽痛、頭痛、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等,有時由於咽鼓管炎致聽力減退.嚴重者有發熱、輕度畏寒和頭痛等.體檢可見鼻腔豁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可為輕度充血.一般經5-7天痊愈,伴並發癥者可致病程遷延.
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腸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臨床表現為咽癢和灼熱感,咽痛不明顯.咳嗽少見.急性喉炎多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臨床表現為明顯聲嘶、講話困難、可有發熱、咽痛或咳嗽,咳嗽時咽喉疼痛加重.體檢可見喉部充血、水腫,局部淋巴結輕度腫大和觸痛,有時可聞及喉部的喘息聲.
急性皰疹性咽峽炎
多由柯薩奇病毒A引起,表現為明顯咽痛、發熱,病程約為一周.查體可見咽部充血,軟愕、愕垂、咽及扁桃體表面有灰白色疤疹及淺表潰瘍,周圍伴紅暈.多發於夏季,多見於兒童,偶見於成人.
急性咽結膜炎
主要由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表現為發熱、咽痛、畏光、流淚、咽及結膜明顯充血.病程4-6天,多發於夏季,由遊泳傳播,兒童多見.
急性咽扁桃體炎
病原體多為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起病急,咽痛明顯、伴發熱、畏寒,體溫可達39℃以上.查體可發現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面有黃色膿性分泌物.有時伴有領下淋巴結腫大、壓痛,而肺部查體無異常體征.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检查

血液檢查

因多為病毒性感染,白細胞計數常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細胞比例升高.細菌感染者可有白細胞計數與中性粒細胞增多和核左移現象.
病原學檢查
因病毒類型繁多,且明確類型對治療無明顯幫助,一般無需明確病原學檢查.需要時可用免疫熒光法、酶聯免疫吸附法、血清學診斷或病毒分離鑒定等方法確定病毒的類型.細菌培養可判斷細菌類型並做藥物敏感試驗以指導臨床用藥.但上感一般不需要做這些檢查,此類檢查隻適合研究時使用.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预防

上呼吸道感染預防
增強機體自身抗病能力是預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辦法.如堅持有規律的合適的身體鍛煉、堅持冷水浴,提高機體預防疾病能力及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發病誘因.生活有規律,避免過勞,特別是晚上工作過度.註意呼吸道病人的隔離,防止交叉感染等.
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多見於冬春季節.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病毒,少數是由細菌或肺炎支原體引起.輕癥主要是流清水鼻涕、打噴嚏、稍咳、咽痛、疲乏、納呆,可有低熱,病程大約3-4天,少數持續1周以上;重癥患兒可伴高熱、頻咳、煩躁、少數可有高熱驚厥.預後一般良好,但體弱者可引起中耳炎、頸淋巴結炎、咽後壁濃腫等並發癥,極少數病例可誘致病毒性心肌炎.如炎癥向下蔓延可引起支氣管炎或肺炎.常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合並細菌感染.
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的關鍵:
⑴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⑵平時不要穿著過多,氣溫變化時應增減衣服
⑶避免與患者接觸,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節盡量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必要時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藍根、大青葉等中藥預防
⑷及時治療容易誘發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營養不良、鋅缺乏、維生素A缺乏、佝僂病.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治疗

用藥原則
1、一般治療及護理
⑴居住環境要註意清潔、安靜、光線充足,定時開窗換氣,避免對流風直接吹患兒.
⑵高熱時臥床休息.
⑶給予易消化物,供給足夠水份.
⑷註意口腔、鼻及眼的局部清潔.
⑸註意呼吸道隔離,減少繼發細菌感染的機會.
2、對癥處理
⑴降溫:39℃以上高熱可采用下列降溫措施:⑴物理降溫.⑵藥物降溫.
⑵止驚及鎮靜:A、安定每次0.3mg/kg靜註20-30分鐘後可重復註射;B、魯米那納每次5-8mg/kg肌註.
⑶水化氯醛每次60mg/kg灌腸.
⑷冬非合劑:冬眠靈、非那更每次各0.5-1mg/kg,6小時一次,可用2-3次.優點是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減低腦耗氧量.
咳嗽:一般不用鎮咳藥,常用祛痰止咳藥物.
3、抗生素的適應癥
病毒感染一般不宜應用抗生素.對年齡較小(嬰幼兒),體溫較高(肛溫39.5-40℃以上),且白細胞總數增高,伴有核左移,或已有細菌性扁桃腺炎、中耳炎、咽炎等,可選用適當的抗生素(青黴素,先鋒黴素Ⅵ).
⑴對癥治療:病情較重或發熱者或年老體弱者應臥床休息,忌煙,多飲水,室內保持空氣流通.如有發熱、頭痛,可選用解熱止痛片如復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霧化治療.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黃素滴鼻.
⑵抗菌藥物治療:如有細菌感染,可選用適合的抗生素,如青黴素、紅黴素、螺旋黴素、氧氟沙星.單純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化學藥物治療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嗎啉胍(ABOB)對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療效.阿糖腺苷對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選擇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對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療效.近年發現一種人工合成的、強有力的幹擾素誘導劑-聚肌胞(簡稱polyl:C)可使人體產生幹擾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藥物療法
可分去因療法及支持療法.去因療法中對病毒感染多采用中藥治療.有人從初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藥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藥物乳中提取分泌性IgA滴鼻,每日0.3~0.5mg/kg,分6~8次,連滴2~3天,結果認為滿意.細菌性感染則用青黴素或其它抗生素.大多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無效,還可引起機體菌群失調,有利於病毒繁殖,必須避免濫用.當合並細菌感染時,如β溶血性鏈球菌A組所引起的咽炎或扁桃體炎,青黴素有效,如2~3天後無效,應考慮其他病原體感染.高熱時,先用冷毛巾濕敷前額或整個頭部,每10分鐘更換一次,往往可控制高熱驚厥.此外,可用一般退熱藥如適量阿司匹林或用撲熱息痛,根據病情可4~6小時重復一次,但忌用過大劑量以免體溫驟降、多汗,甚至發生虛脫(acetaminophen)對輕癥咳嗽小兒,尤其是小嬰兒,不宜給大量止咳的中西藥品.
局部治療
如有鼻炎,為瞭使呼吸道通暢,保證休息,應在進食及睡前滴鼻藥,每日4~6次,每次每鼻孔2~3滴.嬰兒忌用油劑滴鼻,恐吸入下呼吸道而致類脂性肺炎.年長兒患咽、喉炎或扁桃體炎時,可用淡鹽水或復方硼酸溶液(朵貝氏溶液)漱口.
中醫治療
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國醫學中通稱“傷風感冒",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型.
1、風寒感冒:此型多見於較大兒童感冒初期,出現惡寒、發熱、無汗、鼻流清涕、頭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浮緊,治以辛溫解表法.
2、風熱感冒:此型多見於嬰幼兒,發熱較重,或雖汗出而熱不解,鼻塞、流黃涕、面赤、咽紅,或咳嗽有痰,舌尖稍紅,舌苔薄白或黃白相兼,脈浮數或滑數.治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法.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饮食

⑴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⑵平時不要穿著過多,氣溫變化時應增減衣服
⑶避免與患者接觸,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節盡量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必要時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藍根、大青葉等中藥預防
⑷及時治療容易誘發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營養不良、鋅缺乏、維生素A缺乏、佝僂病.

上呼吸道感染 J06.903 傷風 上感并发症

常繼發支氣管炎、肺炎、副鼻竇炎,少數人可並發急性心肌炎、腎炎、風濕熱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毛細支氣管炎 bronchiolitis 小兒急性毛細支氣管 臀肌攣縮癥 臀肌筋膜攣縮癥 兒童期臀肌攣縮癥 厥陰頭痛 梅毒 胸壁骨腫瘤 病毒性肺炎 J12.901 肺熱癥
热门文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