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百科
新生兒心肌炎是在新生兒期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局灶性或彌漫性心肌間質炎性滲出和心肌纖維變性、溶解和壞死,導致不同程度的心肌功能障礙和全身癥狀的疾病.臨床表現不典型,較難早期發現而易延誤治療.主要由感染引起,以病毒感染為多,可在嬰兒室,母嬰同室及產科發生暴發流行,病情嚴重,病死率高,應引起重視.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主要由感染引起,以病毒感染為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柯薩奇B病毒,占病原體的一半以上.目前已分離到B3、B4、B5等型.ECHO、巨細胞病毒、風疹、水痘和腺病毒亦可致該病.新生兒室內的流行,常由柯薩奇、ECHO病毒所致,而巨細胞病毒、風疹、水痘病毒多見於母妊娠期引起胎兒宮內感染,往往在新生兒早期即可發病.此外,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真菌、原蟲等也可為該病之病原.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感染可發生在宮內、產時或生後,孕婦宮內感染時,病毒可通過胎盤傳播給胎兒.本病可在嬰兒室、母嬰同室及產科發生暴發流行,病情嚴重,病死率高.
(二)發病機制
新生兒心肌炎的病理變化可輕重不等.心臟擴大,外觀蒼白.電鏡下可見心肌炎、心包炎,心瓣膜多正常.心肌由淋巴細胞、大單核細胞、嗜酸性和中性粒細胞浸潤,多密集呈斑點狀.後期常有心肌纖維局限性退行性變及壞死.除心肌損害外,腦、肝細胞也常可累及.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症状
宮內感染者於出生3天內發病;產時感染多由於吸入陰道內含病毒的分泌物,於出生1周內發病;生後感染出現癥狀較晚,多由於新生兒接觸母親、嬰兒室工作人員、探視人員及已患病新生兒等途徑感染.新生兒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表現不典型,變化多端.
一般表現癥狀無特異性,如發熱、咳嗽、進食差、嗜睡、嘔吐、腹瀉、皮疹、皮膚蒼白或黃疸,重者可有呼吸窘迫及發紺.
心臟聽診改變與體溫不成比例的心動過速或奔馬律,心音低鈍,部分病例心前區有收縮期雜音.
各種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各種傳導阻滯如竇房、房室及室內傳導阻滯等.
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現喂哺困難、呼吸急促、心率快、脈弱、心音低鈍、心臟增大、兩肺吸氣末可聞細濕?音、肝大、水腫、少尿或無尿及四肢肌張力低下等.
其他有的患兒可伴有神經系統損害,表現驚厥、昏迷等,腦脊液有無菌性腦膜炎的改變.
新生兒心肌炎診斷由於新生兒心肌炎臨床表現不典型,診斷有一定的困難.1999年9月在昆明召開瞭全國小兒心肌炎、心臟病學術會議,經與會代表充分討論,修訂瞭1994年5月在山東威海會議制訂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現將修訂後的診斷標準刊出,供臨床醫師參考.對本診斷標準不能機械搬用,有些輕癥或呈隱匿性經過者易被漏診,隻有對臨床資料進行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確診斷.
考慮到新生兒特點,註意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診斷,如在嬰兒室內有病毒感染的暴發流行或母親在圍生期有病毒感染性疾病,再結合臨床表現和心電圖改變、心肌酶譜陽性、X射線檢查的異常表現,可考慮新生兒心肌炎的臨床診斷.
臨床診斷依據:
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腦綜合征.
②心臟擴大(X線、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表現之一).
③心電圖改變:以R波為主的2個或2個以上主要導聯(Ⅰ、Ⅱ、aVF、V5)的ST-T改變持續4天以上伴動態變化,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滯,成聯律、多形、多源、成對或並行性期前收縮,非房室結及房室折返引起的異位性心動過速,低電壓(新生兒除外)及異常Q波.
④CK-MB升高或心肌鈣蛋白(cTnI或cTnT)陽性.
病原學診斷依據:
①確診指標:自患兒心內膜、心肌、心包(活體組織檢查、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檢查,發現以下之一者可確診心肌炎由病毒引起.
分離到病毒.
用病毒核酸探針查到病毒核酸.
特異性病毒抗體陽性.
②參考依據:有以下之一者結合臨床表現可考慮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自患兒糞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離到病毒,且恢復期血清同型抗體滴度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病程早期患兒血中特異性IgM抗體陽性.
用病毒核酸探針自患兒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確診依據:
①具備臨床診斷依據2項,可臨床診斷為心肌炎.發病同時或發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證據支持診斷.
②同時具備病原學確診依據之一,可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具備病原學參考依據之一,可臨床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
③凡不具備確診依據,應給予必要的治療或隨診,根據病情變化,確診或除外心肌炎.
④應除外風濕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結締組織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的心肌損害、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原發性心肌病、原發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異常、β受體功能亢進及藥物引起的心電圖改變.
分期:
①急性期:新發病,癥狀及檢查陽性發現明顯多變,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內.
②遷延期:臨床癥狀反復出現,客觀檢查指標遷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③慢性期:進行性心臟增大,反復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時輕時重,病程在1年以上.
合並心力衰竭的診斷新生兒心肌炎合並心力衰竭時,根據1985年全國小兒心力衰竭座談會所定《心力衰竭診斷標準》進行診斷.但應註意由於新生兒解剖生理學特點,心力衰竭表現可有以下特點:
常左、右心同時心力衰竭.
可合並周圍循環衰竭.
嚴重病例心率和呼吸可不增快.
肝臟增大以腋前線較明顯.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检查
1.血清心肌酶檢查可見GOT、LDH、CPK等升高,尤其以LDH同工酶LDH1及CPK同工酶CPK-MB升高意義大.
2.病毒學檢查抗體檢查較易進行,早期查病毒IgM有助於診斷.
3.心肌活檢確診靠心肌活檢病毒分離.
1.X線檢查心臟可擴大,透視下心搏減弱,肺紋理增多.如有心力衰竭,X線可有肺水腫表現.
2.心電圖心電圖主要表現Ⅰ、Ⅱ、aVF、V5、V6等導聯ST段下降,T波低平、倒置、雙向,嚴重者ST段抬高呈單向曲線並伴有深Q波,酷似成人心肌梗死的圖形,說明有嚴重的心肌損害.可有各種心律失常的表現:期前收縮、室上性或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顫動,房室、竇房、束支傳導阻滯等.3.超聲心動圖可見心臟擴大、搏動減弱及心功能減退等.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预防
對新生兒病毒性心肌炎暴發流行的預防,對優生優育及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十分重要,應做好圍生期保健工作,保護孕婦免受感染.對嬰兒室及母嬰同室病房應加強管理,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發生流行時,患兒應隔離2周,接觸者檢疫.對易感新生兒給予註射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每次0.2ml/kg.目前,有關預防柯薩奇病毒感染的基因疫苗的研制工作正在進行中.同時應積極防止產傷、窒息、寒冷及高熱等.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治疗
(一)治療
尚無特效治療,抗病毒藥物療效不好.治療目的主要是保護心肌,糾正缺氧、心衰,抗心律失常等支持療法.
1.自由基清除劑維生素C有抗自由基、抗氧化、保護心肌細胞的作用,靜脈推註還有治療心源性休克的作用.劑量100~200mg/kg,1次/d,靜滴或靜註,1個月為1療程.泛癸利酮(輔酶Q10)有調節免疫功能,抗氧化及改善心肌能量代謝的作用,肌內註射2.5~5mg,1次/d,或口服5mg,2次/d.維生素E清除自由基、抗氧化,50~100mg,2~3次/d,口服.
2.改善心肌代謝藥物二磷酸果糖100~250mg/kg,1次/d,靜脈點滴,腎功能衰竭及對磷過敏者禁用.其他改善心肌代謝的藥物三磷腺苷、輔酶A、肌苷、細胞色素C等.
3.免疫抑制藥主要指激素治療,目前有爭議.有人認為病毒感染早期,激素可抑制幹擾素合成,促進病毒擴散;但也有人認為激素抑制抗原抗體作用,減少過敏反應,利於局部炎癥和水腫的消除.目前國內僅用於重癥患兒,如有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律失常者.
4.對癥處理有心力衰竭給強心藥物,有心律失常給抗心律失常藥物等.
(二)預後
新生兒心肌炎的病情是可逆的,若能做到早期論斷、早期治療,多數患兒可能順利完全康復.一般在發病後1~2周內即可恢復,但心電圖的恢復則要1~2個月以後.若合並嚴重並發癥則病死率高.由於本病臨床癥狀常較實際病情輕,有的甚至無明顯癥狀,容易漏診.病程常遷延,可達數月甚至數年,有的留有後遺癥,部分發展為慢性心肌炎,亦可轉為慢性心肌病.新生兒心肌炎的病死率較高,死亡病例均有發病急、進展快、病程短的特點,在短期內死亡者,可能與心肌病變廣泛有關.心力衰竭不易控制常是死亡的直接原因.新生兒心肌炎預後惡劣的指征是:①肺水腫;②心排血量下降;③額面QRS軸在180°~270°.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饮食
出院並不意味著心肌炎痊愈,仍需要一段時間恢復.要為患兒建立一個愉悅舒適的休息環境,按時作息,避免參加劇烈的體育活動,如快速跑、長跑、跳繩、跳遠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出現心慌、胸悶為宜.
飲食應富有營養而易於消化,葷素搭配,多食營養豐富的魚、肉、蛋、牛奶等,多吃水果,如柑橘、蘋果、香蕉等.每日飲水量約1000-1500毫升,註意定時排便,以防便秘.
新生兒心肌炎 新生兒感染性心肌病并发症
可並發呼吸窘迫、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腫、驚厥、昏迷等.患者由於急性期後炎癥持續,轉為慢性心肌炎,逐漸出現進行性心臟擴大、心功能減退、心律失常,經過數年或一、二十年後死於上述各並發癥.各階段的時間劃分比較難定,一般可以6個月以內為急性期,6月至1年為恢復期,1年以上為慢性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